几乎所有的企业,把精力放到了建仓库、买设备、扩建或者改造仓库的传统工作中,相反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日常性工作——仓库货位规划与调整。
货位规划的定义是:将货品合理纳入仓库设施,以实现物料搬运优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的。
例如,将高周转率的货品分配在靠近收货区的货位,可以提高入库存放的速度。但是,入库存放只是作业,如果操作者需要对该货品进行多次补货或拣货,那 么,把该货品分配在靠近发货月台或拣货区的货位,则更加有利。
通过货位规划与调整,可以达到以下效果:
按照合理的拣货顺序放置货品,可以减少拣货人员数量对应货位规格,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品,可以减少补货人员数量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,可以缩减作业周期、改善工作流程。
无锡货架厂家结合实践经验,我们发现:货位规划是决定仓库生产率的重要设计考虑事项。用少量投资,重新规划、调整仓库货位,可以实现提高作业效率、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的经营目标。 那么,货位规划与调整,从哪里开始?首先,要明确目标
目标分两方面--效果性目标和限制性因素。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。效率改善指标通常包括缩短行走距离、减少补货工作量、平衡操作者工作量、提高拣货效率等。
限制性因素指货位规划与调整中考虑的事项,这些因素包括,货品重量、货位大小、拣货准确率要求和物流用户端的作业效率保障等。
在拣货作业中,要将重货品、不怕磕碰的商品,码放在托盘货物的底层,再上一层可以考虑易破损商品。
相应地,拣货区的货位规划顺序应该按照以上要求确定货品先后顺序,通过合理码放保证商品质量。换一个角度,在易破损类别的货品中,进行货位规划时也应该兼顾各自的周转率以选择合适的货位。
数据收集
以下是数据分析可能用到的一些基础数据:货位身份信息、货位类型(如储存货位或拣货位)、储运设备类型(如托盘式货架、贯通式货架等)、拣货设备类型。
以下是数据分析中可能用到的产品特性资料:货品身份资料、货品类别、货品高度、货品宽度、货品深度、货品重量、货品需求增长情况、计量单位、箱包装数量、数量/托盘、货品发展计划、平均储量。
需求分析
数据收集工作结束后,第三项工作内容是物流需求分析。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种货品的拣货和补货属性。需求分析每种货品的发货数量和拣货方法。分析方法是,将每个订单的行项分解为整盘拣货、整箱拣货、和拆零拣货类别。
接下来的工作是为不同货品定义合适的拣货设备。如果某货品每天需要两个单元的补货,其货位应该比每天只需要一个补货单元货品的货位大。
完成规划需求分析后,具体的货品布置工作就可以开始了。对拥有多个功能区和多种拣货设备的物流综合系统,货位布置工作可以分两步实施:首先,将相应的货品进行分区定义,之后再将每种货品规划至具体的货位。这些策略针对所选用的拣货设备和货物单元化差异(如托盘货物、箱货、拆零货品)而不同。